每逢考試,無論是期中、期末考試,還是中考、高考,“聰明藥”總會“恰好”出現(xiàn),成為一些學生及其家長的選擇,以為服用“聰明藥”就會變得聰明,能考個好分數(shù)。據(jù)媒體報道,期末考試來臨之際,“聰明藥”又在市場上走俏。
“聰明藥”是一大類精神類藥物的統(tǒng)稱,包括利他林、專注達、擇思達等。最早的“聰明藥”是由羅馬尼亞一位科學家于20世紀60年代初研發(fā)的,當時他在尋找一種治療失眠的藥物,但病人服用藥物一個月后,記憶力似乎得到改善。因而,該科學家給該藥起名“聰明藥”,藥名是由希臘語中的“頭腦”和“彎曲”兩個詞合成而來。但是,在后來數(shù)十年的大量研究中,沒有太多證據(jù)證明該藥物可以提高正常人的智力。
服用“聰明藥”其實是一種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的走捷徑思維、一種投機取巧,在效果上也不會提高考試成績。要想獲得較好的成績,從古至今的經(jīng)驗都是采用科學方法勤學苦練,這在科學上也獲得了多種驗證。學習和復習需要較長時間的腳踏實地來打下扎實基礎,但這個打基礎的過程也需要符合人的生理機理和規(guī)律,即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這并不神秘,可以體現(xiàn)在飲食、睡眠、鍛煉和勞逸結合等方面。
良好的營養(yǎng)可以為大腦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在高考和各種考試期間,已有營養(yǎng)師提供了各種方案,但營養(yǎng)和知識一樣,也靠平時積累,并非復習考試時好東西吃得越多就越好,而是要以飲食的全面、適量、均衡為原則。只要飲食健康均衡,平時攝入的食物中已包含了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因此并不需要補充保健品,這也是不必臨考前服用“聰明藥”的理由之一。
睡眠可能是很多考生疏忽的因素。進入信息時代,手機、電腦和虛擬世界吸引了大量年輕人,他們中的很多人近乎通宵熬夜,這無疑是一種破壞生物時鐘的做法。大量研究從各個方面闡明人為何需要睡眠以及如何睡眠才符合生物節(jié)律。其中一個重要原理是,充足的睡眠是清除新陳代謝積聚于大腦的垃圾和有害物質(zhì)的重要過程。
在睡眠中,大腦中的組織間隙比清醒時的組織間隙要大60%,能讓流經(jīng)這些區(qū)域的腦脊液有效清除大腦中的有毒代謝產(chǎn)物。而且,睡眠需要一定時間,約7小時,且在23點以后需要入睡,才符合人體生物節(jié)律,讓睡眠更有質(zhì)量。有了保質(zhì)保量的睡眠,人才會每天神清氣爽,記憶力良好。因此,考生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睡眠習慣至關重要,即便是考試復習期間時間緊,也不能熬夜。
此外,每天有半小時至一小時的鍛煉同樣有利于機體的新陳代謝,不僅有利于飲食和睡眠,同樣能促進記憶力和保持精力充沛。在學習復習之際的勞逸結合,如學習一小時后聽幾分鐘音樂,或交替復習學習科目,也有利于大腦的休息和刺激大腦。因為大腦皮質(zhì)有不同的功能部位,交替學習和勞逸結合就是讓部分緊張的大腦獲得休息??傮w來看,從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入手,再加上長期的日積月累,完全可以獲得較好的學習成績,根本就不需要服用“聰明藥”。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中國教育報》2022年01月19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solnowa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