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課改涌現(xiàn)出許多教育教學模式,我們很難說哪一種模式是最好的,因為每一種模式都有適合它的“土壤”。筆者認為,每一種教學模式最初的成功,歸根結底是因為創(chuàng)新。應該看到,沒有哪一種模式能夠成為醫(yī)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教育的創(chuàng)新也不會一勞永逸,而是永遠在路上。從歷史上看,教育模式在不斷推陳出新,但都是“各領風騷僅數(shù)年”。模式化教學往往在其“暫露頭角”之時能夠創(chuàng)造奇跡,但隨著時光的推移,又因其不能兼容并蓄、守正創(chuàng)新而被時代淘汰。
打造有利于教師成長的區(qū)域課堂生態(tài)。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是在師生長期磨合、互相適應中逐漸形成的,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這需要長期的實踐和摸索。強制性地讓所有教師用同一種方法上課,實則是一種千人一面的模式化教學,其實質(zhì)是過度追求教育技術而忽視了教師教學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實際上,課堂往往具有許多不可預設的生成性,對教師隨機應變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課堂上最能吸引學生的永遠是那些有思想、有個性、有應變能力的教師,而不是哪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
防止區(qū)域課堂教學模式固化而滋生形式主義。有人認為高效課堂就是“教師少講,學生多練”,簡單地把時間傾斜分配給學生,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對立起來。事實上,我們提倡教師少講、精講,力求每句話不打馬虎眼,甚至必要時還要為學生解疑釋惑。否則,教師很少講,學生“無師自通”的“完美”表現(xiàn),本身就是簡單追求模式的“課堂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的作用往往在好多年后才能顯現(xiàn)。模式化教學往往是為了追求所謂的高效,在教學評價上也是采取簡單的量化,有的只是出幾道題來測試課堂效果。也許這樣做能測出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但絕對不會測出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有多大收獲,立德樹人目標是否得到了落實。
推動區(qū)域課堂教學模式不斷與時俱進。理論來源于實踐,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其產(chǎn)生的實踐基礎。師生是實踐的主體,自下而上,經(jīng)過師生長期實踐,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方法才是最佳的教學方法,而不是自上而下強推某一種教學模式。在實際操作中,每一種模式都要因時、因地制宜,依據(jù)不同的學科、同一學科的不同內(nèi)容、不同的課型加以綜合考慮。對教師來說,教學理念的轉變最重要。因為只有理念轉變,才能帶來方式方法的轉變,否則模式只會成為徒有其表的裝飾。唯模式而教的做法,容易忽視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漸進式培養(yǎng),很有可能讓許多人產(chǎn)生崇拜心理而進行簡單復制,甚至會扼殺師生的多元化教學活動和創(chuàng)新思維。
(作者單位系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qū)龍園中學)
《中國教育報》2022年09月03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solnowa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