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如何深化體教融合,是很多地方面臨的普遍性難題,要全面認識新時代體教融合的新內涵和體教融合對于建設教育強國、體育強國的深遠意義,認識到位,思路才會清晰。國家鼓勵更多地方結合實際開展體教融合改革試點,今天刊發(fā)的是遵義市體教融合的探索,以及當地一所代表性學校發(fā)生的改變,期待更多地方發(fā)生這樣的“化學反應”。
體教融合是教育界和體育界的一個老話題,上世紀80年代至今,從體教結合到體教融合的改革一直在探索中前行。如何推進新時代學校體育高質量發(fā)展?遵義市正在深化體教融合的道路上不斷探索。
體教融合不足帶來的問題與挑戰(zhàn)
體教融合內涵認識不足。以前講體教融合,更多的是強化體育與教育部門在競技人才培養(yǎng)上的資源整合。膚淺認識下的體教融合,頂多帶來“物理結合”,難以產生“化學反應”。而新時代的體教融合,關注的是青少年全面健康發(fā)展,追求的是“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育人目標,從人的全面發(fā)展層面強調體育與教育的充分融合。
體教融合機制不暢通。在我國部分地區(qū),因體育和教育部門分設,管理體系獨立、資源相對分割,難免各自為政、各行其是,融合機制不暢??h級層面教育、體育融合問題更加突出,集中表現為協商機制不健全、優(yōu)質資源不整合、經費支持不通暢、共同組隊不溝通。例如,在遵義市教育、體育部門沒合并前,體育部門牽頭、教育部門協同的青少年(中小學生)跆拳道比賽和青少年(中小學生)羽毛球比賽,15個縣(市、區(qū))就有6個縣級體育部門未與教育部門溝通,單方面認為沒有該項運動員而未組隊參賽。
體教資源共用互補不足。教育的資源在學校、在師生,體育的資源在場館、在教練。以遵義市為例,教育、體育部門合并前,沒有一所學校有條件開設游泳、擊劍、射擊、舉重等課程,因為開設這些體育課程需要體育部門的場館和教練員。在經費支持上,教育部門多數用財政經費開展體育項目,很少使用體育經費,尤其是體彩公益金。同時,學校體育場地、場館也因管理成本、維護成本、安全因素等原因未向社會開放。
融合育才體系不健全。一方面,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體育課受到排擠,有的學校甚至難以開足開齊;另一方面,為了取得高水平的運動成績,參與訓練的學生訓練時間延長、訓練量加大,文化課學習受到影響,學訓矛盾突出。種種原因使得原有的訓練體系與學校體育和文化教育有機融合的態(tài)勢遭到破壞,造成了體育和教育的分離。為高水平發(fā)展學校體育,同時培養(yǎng)體育拔尖人才,遵義市原教育和體育部門分別創(chuàng)建了體育特色學校、示范學校、后備人才基地學校、傳統(tǒng)體育項目學校等,但由于兩部門協商不夠、各自創(chuàng)建,導致出現項目學校零亂、項目布局不合理、苗子升學不暢通、教體人員無合力、項目推動無成效的現象,更有個別“基地校”校長連學校的項目是什么都不清楚。從體育部門來看,其優(yōu)秀教練員未能參與到各類體育基地學校的指導和訓練工作中。
從源頭破解,獨創(chuàng)“一合”“三創(chuàng)”“八體系”
針對以上現實問題,遵義市圍繞“一合——源頭破難;三創(chuàng)——目標引領;八體系——系統(tǒng)改革”積極探索。
“一合”——源頭破難。推動體教融合,打破體制機制壁壘是關鍵。2021年9月,遵義市委、市政府搶抓落實國家“雙減”政策機遇,頂層設計、高位推動全市教育、體育部門合并,從源頭上破解多年來體教不融的難題,開啟了體育教育深度融合的改革之路。
“三創(chuàng)”——目標引領。部門合并后,如何在新時代更加科學、精準推動教育體育事業(yè)改革發(fā)展?至少要回答三個問題:一是體教融合改革如何有助于“雙減”高質量落地,二是如何著力于痛點、難點精準突破,三是如何服務于教育體育培優(yōu)提質。為此,遵義市提出用3年時間創(chuàng)建“雙減”示范市、體教融合示范市和校園足球特色市的戰(zhàn)略目標,以“三個創(chuàng)建”為體教融合改革聚焦定靶。
“八體系”——系統(tǒng)改革。破解體教融合的難題,遵義市堅持問題導向,印發(fā)了《遵義市創(chuàng)建體教融合示范市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提出了構建體教融合八大體系重點任務,用組合拳系統(tǒng)化推動改革,形成工作新體系。
從實踐成效來說,目前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機構融合全面完成。2021年9月—11月,遵義市、縣兩級全面完成了教育、體育部門的整合。掛牌后,各地圍繞“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動”改革要求,探索了學校體育、競技體育、群眾體育“一個領導統(tǒng)一指揮、職能科室充分整合、專業(yè)人才互有共用”等一系列機構融合的實質性工作,“1+1>2”的化學反應效果正逐步顯現。
八大體系逐漸成型。探索構建了體教融合助力“雙減”體系、體教融合新型教學體系、體教融合師資培養(yǎng)體系、體教融合新型賽事體系、體教融合新型足球體系、體教融合特色發(fā)展體系、體教融合競技人才培養(yǎng)體系、體教融合效能體系。八大體系的初步成型,帶來了學校體育新變化、新成績:千余名高校體育專業(yè)師生和專業(yè)體育教練員進入全市數百所中小學助力課后服務;2021年全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較上一年度提升了1.8個百分點、優(yōu)良率上升2.1個百分點,體育素養(yǎng)平均分較上一年提升了3.3分;創(chuàng)新設立“1+N”學校體育教練員培養(yǎng)項目,每年培訓不少于400人;推動遵義市獲批“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qū)”,引進孫繼海團隊優(yōu)質資源,開展“1+15”遵義市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工作;啟動“1+N”星級體育特色學校創(chuàng)建工作,推動全市所有中小學?!耙恍R黄贰⒁恍6嗥贰?,3年內將創(chuàng)建掛牌二星級以上體育特色學校450所;“旱地化”冰雪運動、民族傳統(tǒng)體育等特色項目初見成效;創(chuàng)建高中高水平運動員基地學校32所、義務教育階段體育后備人才基地96個,新增注冊學生運動員756人,在2022年全省學生運動會上,遵義市代表團以超出第二名162分的絕對優(yōu)勢勇奪團體總分全省第一名。
聚焦痛點難點成效初顯。在教育體育部門沒有合并的情況下,推動新時代學校體育高質量發(fā)展難在哪里、痛在哪里?一是推動工作缺資金;二是補齊短板缺資源;三是提升水平缺專業(yè);四是升學通道缺政策。
針對以上情況,遵義市合并教育體育部門后,一是增加了體彩公益金用于學校體育的比例,至今已用1100萬元發(fā)展學校體育;二是充分利用體育資源,逐步開設游泳、擊劍、射擊、拳擊等學校體育稀缺項目,共有48所中小學開設游泳課,創(chuàng)建游泳、拳擊、擊劍、射擊基地學校28所;三是建立體育后備人才基地、高水平運動員基地跟蹤指導機制,實施“1+N”學校體育教練員培養(yǎng)計劃,大幅度提升了學校體育專業(yè)水平;四是出臺優(yōu)秀運動員升學管理辦法,2022年用此政策幫助57名專業(yè)運動員升入高中。
遵義體教融合探索的三個創(chuàng)新點
形成了推動新時代學校體育高質量發(fā)展的新體系。深化體教融合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推動教育部門的學校體育和體育部門的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體育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遵義市堅持以目標為導向,在體教融合改革目標設定上,以學校體育為基礎和重點,堅持“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的總體要求,通過體教融合八大體系的構建,形成了推動新時代學校體育高質量發(fā)展的新體系。
構建了新時代學校高水平運動員培養(yǎng)的新型模式。遵義市發(fā)揮教體部門合并優(yōu)勢,構建起以學校體育為基礎陣地、體育學校為專業(yè)支撐、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為補充力量的新型培養(yǎng)模式,讓高水平運動員的產生回歸教育、回到學校。具體來說,以縣為單位的小、初、高一體化運動員培養(yǎng)基地新體系和市隊校辦、體普聯辦、俱樂部協辦的“一體三辦”培養(yǎng)模式,是遵義市學校培育高水平運動員新型模式的重要創(chuàng)新內容。
建立了新時代教體系統(tǒng)公共資源為民服務的增效機制。在教育、體育部門分設的情況下,很難實現教育和體育場館資源最大化為民服務的目標。遵義市通過部門合并,變兩個系統(tǒng)為一個系統(tǒng),讓兩家資源成為一家資源,建立了公共資源為民服務的增效機制,形成了“雙融雙開放”的發(fā)展新局面。一方面,讓學校體育場館發(fā)揮群眾體育重要功能,從2022年起面向社會全面開放,惠及千余所學校周邊居民;另一方面,讓專業(yè)體育場館發(fā)揮育人作用,讓周邊中小學校到體育館組織游泳、舉重等教學。特別是游泳教學從無到有,2022年春季學期遵義市多所中小學校開課,上半年惠及學生上萬人,深得家長和社會好評。
改革只有進行時,深化體教融合需要久久為功。遵義市將錨定目標任務,學習借鑒各地的先進經驗,不斷探索、不斷深化、不斷前行,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作者李昌云系貴州省遵義市學生素質發(fā)展中心主任、趙明發(fā)系貴州省教育宣傳中心《貴州教育報》副主編)
《中國教育報》2022年12月10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solnowa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