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義烏,北有臨沂?!鄙綎|臨沂蘭山區(qū)更是這著名的商貿物流城的核心,其人口多,教育規(guī)模也大。近3年招聘6000多名教師,僅2022年就招錄了2400余名教師,擁有兩萬多名教師的蘭山,教師隊伍建設的任務可以說艱巨且復雜。
11月1日,初中歷史名師工作室開展新課標教研活動;2日,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李麗在“蘭山教育大講堂”開講;4日,蘭山“三名”工程名班主任班線上成長活動舉行……
近日記者發(fā)現,今年11月,僅“蘭山師訓”公眾號展示出來的師訓活動就有29場。是什么讓蘭山教師隊伍具有如此活力?
“秘訣在于,我們找到了激活教師學習內驅力的蘭山辦法?!碧m山區(qū)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王金鋒說,“通過建設教師成長共同體集群,我們打造了一個教師集體成長的好生態(tài)?!?/P>
創(chuàng)新機制讓教師去影響教師
蘭山區(qū)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教體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付紅軍表示,近年來,蘭山的教師來源廣泛,成長基礎和發(fā)展結構很不均衡,應屆生、師范專業(yè)出身的比例也相對較低。
但教育的發(fā)展,常常需要“?!敝幸挕皺C”!2020年,蘭山教體局整合專業(yè)力量,組建教師培訓科。
王金鋒說:“我們要以機制改革的主動,扭轉教師發(fā)展的被動,喚醒每一個教師的成長內驅力?!?/P>
蘭山區(qū)教體局教師培訓科科長王維審至今記得履新后的第一場教師培訓。一開講,他就注意到主席臺下坐在第一排的一名新教師掏出耳機開始聽音樂、批改試卷。新教師解釋:“我們辦公室的老師們都這樣,只要遇到培訓、教研活動,就改試卷、批作業(yè)或者備課?!?/P>
王維審意識到,這不僅僅是新教師的培養(yǎng)問題:“新教師來到學校,第一眼看到的教師是什么樣的,他就會學樣兒?!币雴拘呀處煹膶W習動力,就得給教師一個有助于成長的大環(huán)境。
在進行頂層設計中,蘭山教體局直面?zhèn)鹘y(tǒng)教師培訓缺乏制度保障、教師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決定通過教師集群式學習共同體建設,探索教師專業(yè)成長和素養(yǎng)提升的創(chuàng)新路徑。
“區(qū)教體局創(chuàng)新機制,讓教師去影響教師?!备都t軍進一步提到,“把點狀的、分散的、片段式的教師培訓,做成一個持續(xù)的、穩(wěn)定的、常態(tài)的成長活動,這就是我們組織共同體建設的目標。”
為此,蘭山教體局謀劃建立了“以三級讀寫團隊建設喚醒教師成長內驅力、用三級學院搭建專業(yè)發(fā)展三級階梯、用項目研究團隊建設提高區(qū)域教育研究力”的教師發(fā)展機制。在這個布局中,各類教師成長共同體既獨立常態(tài)化運行,又縱橫交錯、互為補充。
幾年下來,圍繞高素質教師培養(yǎng),蘭山形成了“每一個教師學習者都有抱團打氣的學習團隊、有明確清晰的專業(yè)研修路徑、有高支撐力的研究機制”的區(qū)域教師發(fā)展新局面。
用“讀寫研”激發(fā)成長內驅力
“參加讀寫團隊3年,同事說我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迸R沂五中教師陳曉燕在談成長體會時眼中閃著光,“我不僅感受到完全投入某種活動時那種興奮感、充實感和愉悅感,還在文本解讀的深度、專科閱讀的規(guī)范化和系統(tǒng)化上提升很大,閱讀力變成了學習力?!?/P>
師訓科成立后,蘭山區(qū)發(fā)起了“教師讀寫素養(yǎng)提升行動”。先是依托王維審探索多年的教師讀寫組織“敘事者”團隊,把蘭山區(qū)愛好讀寫的教師組織起來,成立了“敘事者蘭山團隊”,該團隊逐漸成為敘事者團隊的核心、管理中樞。在該團隊基礎上成立行政化的區(qū)級教師讀寫共同體——蘭山書院。
蘭山書院現有100多人,都是全區(qū)各校的教學能手或業(yè)務骨干。據區(qū)教師讀寫素養(yǎng)提升項目負責人王欣介紹,蘭山書院通過每月共讀一本書、每周提交一篇教育敘事、每月開展兩次線上成長活動,建立了“共讀共寫共研”三項行動模式。
書院骨干迅速成長為蘭山讀寫的關鍵人物,師訓科激勵他們到學校組建校級讀寫團隊,用“讀寫研”喚醒、激發(fā)教師們學習成長的內驅力,用教育敘事寫作進行教學成果的積累、反思和整理。
經過兩年不懈推進,蘭山書院已引領學校建起86個讀寫團隊,而學校內部又成立小組,逐漸形成了“區(qū)級讀寫共同體(蘭山書院)—學校讀寫團隊(社、坊、隊)—年級讀寫小組(室、班)”的區(qū)域教師讀寫推進機制,讀寫在全域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中的效能不斷提升。
例如,臨沂明坡小學校長孫桂卿組建“賢言·歲語”教師敘事團隊,他們不僅在校內積極推進教師“讀寫研”一體化發(fā)展,還走進社區(qū),開展“閱讀進萬家”和“家校共育人”志愿服務活動,指導家長讀寫成長。而臨沂十二中成立的“追光者悅讀工作室”,還與臨沂八中、三河口小學、柳青苑小學建立校際讀寫聯(lián)盟,定期舉辦校際“讀寫沙龍”“讀寫論壇”。
蘭山區(qū)教科研中心副主任房建全說:“讀書的厚度決定了教師站在講臺上的高度,當教師在讀寫的路上樂此不疲,幸福而高素質的教師正在誕生。”
搭建專業(yè)成長三級發(fā)展階梯
今年3月,明坡小學教師孫靜蓉入選蘭山區(qū)第二期“三名”工程。這些名師、名班主任或名校長培養(yǎng)對象是從全區(qū)篩選出來的骨干教師,他們將以“集中培訓+常態(tài)學習”的形式度過3年共同成長時光。
“三名”工程實行班級制,孫靜蓉進入名師三班,還被選為班長,與其他四名班委負責班級日常管理。她很快收到了蘭山教體局師訓科為“三名”人選制定的自主研修清單:每月讀一本書、每月寫一篇文章、每學期舉辦一次班級成長活動、三年完成一項課題。她和大家迅速進行了任務分解。截至11月,她所在的名師三班已開展了3期共9個階段的主題學習活動。
“在班內,我們定期商討班級研修主題、制定共讀書目,看到了彼此成長的迫切?!睂O靜蓉說,“區(qū)教體局提供的培訓課程很實用,我對教育教學策略、閱讀、研究有了深入認知?!?/P>
“三名”工程在蘭山的三級學院體系中,隸屬于中間階段的“蘭山區(qū)卓越教師發(fā)展學院”,它與青年教師成長學院、未來教育家領航學院共同組成了蘭山教師的三級發(fā)展階梯。
“要讓每個教師能夠清晰地看到成長的軌跡和痕跡,看得到未來是什么樣子,知道怎樣一步步走向未來。”王維審說。
青年教師成長學院是具有奠基性的起點工程,3年一期,主要做兩個階段的教師培訓:
一是對入職1至3年的新教師進行崗位適應性培訓,區(qū)學科教研員負責學科能力提升,按學科依托區(qū)級名師工作室進行管理,名師培養(yǎng)人選擔任導師。據青年教師成長學院項目負責人晁棟梁介紹,區(qū)級的課程設計主要包括職業(yè)理想與師德、學生研究與教育、學科理解與教學、專業(yè)發(fā)展與成長4個課程群。
二是對入職4至6年的青年教師進行扶持性培訓,實行學校共同體管理,實行一校一品,列入教育年終督導。例如,臨沂第八中學成立的“青年教師成長俱樂部”,開展了青藍幫帶等活動,對青年教師進行精神引領、榜樣點燃、專業(yè)提升。
三級階梯的最高端是未來教育家領航學院。該項目負責人王媛媛介紹:“領航學院的學員主體為市級以上名師、特級教師,課程設置以項目研究、特色培育和品牌鍛造為路徑,遵循‘培用結合’的原則,為每個學員設立工作室,實現名優(yōu)特教師潛心研究、合力成長、輻射影響的發(fā)展追求?!?/P>
目前,領航學院設置了33個名師工作室、4個名班主任工作室和3個名校長工作室、1個特色工作室,工作室以主持人為核心,以學科教研員為責任導師,同時聘請學術導師,為工作室順利運行提供了機制保障。
在名優(yōu)教師的“培用結合”上,蘭山創(chuàng)辦了“蘭山大講堂”,目前已推出120余節(jié)面向家長、學生、教師的特色課程?!疤m山大講堂”在用優(yōu)秀教師的研究成果去影響人的同時,又推動名優(yōu)教師提煉成果、形成主張。
三級學院通過共同體特點的梯級建設,改變了培訓完即結束的狀況。教師可以看到自己前面的目標,又有當前階段的成長平臺。
“三級學院模式也是一條反向引領序列,通過名優(yōu)教師反哺骨干教師,骨干教師反哺青年教師,輻射帶動教師全員成長?!泵嘀魅喂ぷ魇抑鞒秩送鮼嗛f。11月19日,她帶著工作室骨干成員開啟“學生居家學習問診”活動,就“如何破冰居家學習期間的特殊親子關系”這個焦點問題進行研討,有效促進了教師在家校協(xié)作方面指導水平的提高。
的確,在蘭山,三級學院的反哺鏈條很清晰:“三名”培養(yǎng)人選入駐新教師成長班級,特級教師等入駐“三名”學習班級擔任導師,通過課程幫扶、專業(yè)品牌幫扶、課題幫扶等成為更多教師成長的發(fā)動機。
打造教師共研共享大平臺
“今年我們成功申報了一個省級專項課題、省級校本課程,還有幾項國家級的成果在參評?!?/P>
這是高遠項目研究團隊在2022年的研究成果,這個團隊由高遠帶領臨沂四中的十幾名教師組成。這個團隊在過去的幾年里共在中文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30余篇、在SCI期刊發(fā)表論文15篇,出版專著3部;主持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6項;獲5項省級教學成果獎和教科研成果獎、11項市級成果獎;在2020年被評為山東省科普示范團隊。
一個專項研究團隊竟然可以有如此大的研究生產力!其實,這只是蘭山的10個項目研究團隊之一。
“在機構調整時,我們將課題研究歸于師訓工作管理。”王金鋒說,“這大大提高了課題研究在師訓工作中的效能?!?/P>
蘭山所有課題實行項目研究制,強調項目成員都有明確分工,這種管理機制改革把虛設的課題組,轉化為一個真正的具有研究能力的學術項目研究團隊。
在研究結構上,蘭山教體局將課題在教師成長中的支撐作用進行了分類融合:第一類,省市級課題交給名師工作室開展研究;第二類,成立紅色思政、勞動教育等10個區(qū)級自主項目研究團隊,對科學教育、紅色思政、勞動教育等熱點問題開展研究;第三類,“三名”培養(yǎng)對象每人申報一個小課題,自主招募團隊;第四類,部分課題面向全區(qū)征集參與者,為普通教師提供課題研究平臺。
蘭山的課題研究重實際和實效。例如,房建全曾是高中思政課教研員,他帶著小初高三個學段的思政課教師開展的“紅色思政”項目成果突出。北城小學就依托該項目培養(yǎng)了一支業(yè)務水平高、奉獻精神強的思政課教師隊伍,開發(fā)了系列紅色文化教育讀本與校本課程。據北城小學校長張淑琴介紹,該校還與周邊幾所學校建立了紅色發(fā)展共同體,探索出了一條有深度、有溫度的紅色思政教科研路徑。
如今,在蘭山,研究共同體遍地開花,不僅共同體內部成員迅速成長,還通過城鄉(xiāng)幫扶、校級聯(lián)動、公益送課等形式,由點及面地擴大課題參與范圍,帶動了全區(qū)教師課題研究能力的整體提升。
例如,張永玲名園長工作室倡導“一人一科研,一人一課題”,目前已有82個課題在冊,部分課題還在今年成功申報市區(qū)各級規(guī)劃課題。工作室還把棗園鎮(zhèn)34家農村園作為示范點,通過開展宣講全覆蓋、跟崗一對一、結對聯(lián)研、試點分享、經驗沙龍、共話準備、游戲開放、家長助教的“八步走”行動,開展“去小學化”專項行動,開展了10個省市級大課題、100個小課題,成果凝練為10本電子冊。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在成長共同體的帶動下,人人有目標,人人有平臺,人人在學習?!蓖踅痄h說,“這樣的教師隊伍,支撐著蘭山教育不斷攀上一個又一個質量新高峰?!?/P>
《中國教育報》2022年12月10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solnowa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