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法教材以適當篇幅從全時空視角呈現了對特殊教育的關切,在教學中善用之,能有力促進我國特殊教育從普及到普惠的跨越
2022年,我國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超過95%,初步形成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為主體、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以送教上門和遠程教育為補充的中國特色特殊教育安置模式。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特殊教育普惠發(fā)展”。在已實現普及的基礎上強調“普惠”,是對教育公平與質量更全面的價值追求,對各類學校更高質量地發(fā)展特殊教育及其主要方向——融合教育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對此,“道德與法治”課程承擔著特殊使命和重要責任。教材是課程的核心資源和權威載體,有必要系統(tǒng)梳理并充分運用我國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教材(以下簡稱“道法教材”)直接關涉融合教育的內容。較之小學,初中課程的數量和難度都有增加,更須防范道德教育邊緣化、外在化和知識化問題,以期高質量實現全納教育,提升我國教育現代化水平。
初中六冊道法教材均包含編寫的融合教育內容,時間跨度覆蓋初中全學段,空間覆蓋學校、社會甚至地球村。例如,關于學校場域,七年級道法教材“我是你的拐杖”等內容倡導初中生關心、尊重有特殊需要的同學,八年級道法教材進一步對接學生經驗,并闡明行為背后的豐富價值內涵,以期厚植關涉融合教育的積極情感。關于社會場域,七年級道法教材呈現了中學生在敬老院為輪椅上的陌生長者傾心閱讀的情景。八年級道法教材強調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應平等待人,社會生活中不能以家境、身體等原因輕視或歧視他人。九年級道法教材提倡“每人捐獻一分鐘聲音”,鼓勵同學們?yōu)橐曊先巳豪首x書報,培養(yǎng)志愿者精神。教材還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闊視角談及地球村的融合教育。九年級教材敘述了“為孩子找水杯”案例——中國企業(yè)為一名水杯摔壞后拒絕喝水的英國自閉癥兒童重啟13年前的流水線,迅速生產出同款水杯,幫助這位異國自閉癥兒童走出困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道法教材中初中生與有特殊需要的同學融合互動、價值觀教育的內容關涉多種殘疾類別,體現了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的非選擇性關懷。
挪威的研究顯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在同學中的朋友數量顯著少于健全同學,四年級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在同學中平均有1.8個朋友,七年級降至1.7個。換言之,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在校朋友人數隨著年級上升而有所下降。友誼對于學生在校的安全感、幸福感、教育公平感有著硬件資源平等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七年級道法教材指引師生關注同學關系、同伴友誼、平等尊重等主題,這些內容并非可有可無,而是有助于每個學生精神世界的豐盈和情感文明的發(fā)展。道法教材社會場域的融合教育內容有助于避免學生陷入書山題海和自指性關心,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他們更主動地考慮多種弱勢群體的需要,對接其精神生活需要。這在各類亞群體實現物質精神雙重富裕的征程上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使得融合教育改革既產生教育價值,也積累著深遠的社會意義。融合教育與融合社會的共同建構還能推動熟人社會以較小代價向陌生人社會轉型。在其他國家,一些失能高齡老人自殺已成為沉重的現象級社會問題。在這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里,青少年有意識地反哺銀發(fā)一族,具有重要的社會文明建構價值。道法教材還注重引導眾多初中生成長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成員,這有利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守望相依,以人類的團結互助更好地應對人類能力的有限性,學會堅守國際正義,捍衛(wèi)人類尊嚴,使人類個體的福祉得到更大程度、更可持續(xù)的保障。
初中道法教材以適當篇幅從全時空視角呈現了對特殊教育的關切,在教學中善用之,能有力促進我國特殊教育從普及到普惠的跨越。道法教材將有特殊需要的學生視為受憲法和法律保護的平等權利主體,有助于保障教育起點公平;大力弘揚平等尊重、互愛互助的同學關系,有助于實現教育過程公平;倡導自我接納、自強不息、自勝者強等價值觀,能提升有特殊需要的學生的情感韌性和自我超越意識,以關懷賦能多維度促進特殊教育結果公平。
道法教材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的關懷高質量地回應了他們在教育與康復等方面的重大需要。道法教材既援引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強調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接受“適合的教育”和“包容、公平、優(yōu)質的教育”等融合教育法定權利,還鑒于康復對充分參與教育機會的重要性,呈現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康復治療獲得社會保障制度大力支持的案例,幫助有特殊需要的青少年知曉其康復權益和保障渠道,從而在康復關鍵期盡可能獲得較好效果,進一步提高生活學習質量。九年級下冊最后一個單元還論及人人都有平等就業(yè)的權利,很有深意地助力有特殊需要的青少年初中畢業(yè)后通過職業(yè)發(fā)展順利就業(yè)。
初中道法教材的內容、特征與功能,與小學段道法教材的價值旨趣形成動人心弦的和聲。真實的教育影響必須有人與人的情感交流,期待廣大一線教師用情用心,結合學生們的實際需要,開展創(chuàng)造性、個性化的教學。在新時代特殊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新征程中,初中教師應充分重視并用好道法教材中關涉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的資源,引領學生們養(yǎng)成正義感、責任感等價值觀,培育融合全納的情感文明素養(yǎng),為教育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系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本文系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工程”2022年培養(yǎng)支持資助項目“以‘弱有所扶’推進基礎教育現代化”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4年01月04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solnowa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