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語言運用是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yǎng)內涵之一,旨在說明學生語言運用的重要性。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仍有一些學生存在不敢說、不愿說、不會說等問題。為此,筆者希冀立足口語表達的不同方式,從轉化內心語言、尊重生活語言、建構學科語言三個方面為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供可行思路。
轉化內心語言,讓學生敢說
內心語言是相對于有聲語言而言的,體現(xiàn)的是學生思考、組織語言的過程,這種語言存在于學生的頭腦中。有的學生在參與課堂回答的過程中,雖然頭腦中已經形成關于某個主題的想法,但是由于害怕自己表達錯誤,不敢積極表達,長此以往,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內心語言的轉化,解決學生不敢說的問題。讓學生敢于表達,這是提升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前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第一學段的“表達與交流”目標中提到,“(學生要)積極參與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第三學段關于“表達與交流”的目標也有“參與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說清自己的觀點”的表述。轉化內心語言,首先,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學生敢說的口頭語言表達氛圍,輕松愉悅的課堂表達環(huán)境能夠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激發(fā)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形成敢于表達的氛圍。其次,教師要關注學生,對一些通過肢體動作、神態(tài)表現(xiàn)出想要表達但是又不敢表達的學生,教師要抓住時機,循循善誘地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口頭語言表達。再次,教師要因材施教,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設計不同層級的口頭語言表達任務,引導學生打開表達的話匣子,幫助學生提高口頭語言表達的信心。
尊重生活語言,讓學生愿說
生活語言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用來交流的普通語言,這種語言是未經加工、不一定規(guī)范的口頭語。在課堂表達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往往帶有自身特色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用自己的語言方式表達時,發(fā)現(xiàn)別人投來異樣目光,就可能導致他不愿意進行口頭語言表達。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生活語言,解決學生不愿說的問題,讓學生樂于表達,這是提升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內在動力。
基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第二學段對學生的表達素養(yǎng)提出的“樂于用口頭、書面的方式與人交流溝通,愿意與他人分享”要求,第三學段的目標由“愿意與他人分享”進階為“樂于表達”。尊重生活語言,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應該允許課堂上存在不同的表達聲音,對學生原有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給予無條件的接納、理解和尊重,允許學生融入自己的生活語言,在尊重學生表達的基礎上,進行引導,讓課堂走向真實、活潑和生動。其次,應基于統(tǒng)編語文教材所提供的語境,關注語文教材的前后口語銜接,打破單元限制,以學習主題引領,帶領學生整合所學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建更多口語表達的平臺,讓他們更愿意參與到口頭語言的表達中,形成完整的真實情境下的主題表達。再次,不同學段的口語表達要符合本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新課標對學生的素養(yǎng)要求,教師不要過分拔高對學生的口語表達要求,在其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做好引導,讓課堂成為學生愿意表達的課堂。
建構學科語言,讓學生會說
學科語言指向的是表達的規(guī)范性,規(guī)范性語言可以幫助學生建構在不同的語境下學科的規(guī)范表達支架,規(guī)范性的學科語言可以助力學生表達得更自然、更自信、更有條理。很多時候學生敢說,也愿意說,但表達不到關鍵點上,也就是所謂的不會表達。因此,教師要建構學科語言,解決學生不會說的問題,讓學生用更具規(guī)范性的語言進行口頭表達,這是提升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關鍵。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不同學段對學生的表達素養(yǎng)提出了進階性要求,要求學生不僅敢于表達、樂于表達,而且可以進行復述、轉述、請教、建議等規(guī)范性的口頭語言表達。建構學科語言,首先,要挖掘教材的表達語境,教師不僅要利用好語文教材中專門的口語交際板塊,創(chuàng)設口語交流情境,做好與學生生活的鏈接。其次,要關注不同的學習主題下對學生口頭語言表達的需要,組織好相互關聯(lián)的學習活動。再次,要搭建學科語言支架,建構學科語言支架可以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踐入手,在語言交流情境的基礎上,合理組織詞語、句式等基本要素,形成一定的具有邏輯性的表達結構,讓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基礎上內化語言,形成內在積累,從而可以更自然、更自信地進行口語表達,提高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ㄗ髡邌挝幌嫡憬『贾菔绣X塘區(qū)云帆小學)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11日 第0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solnowat.com All Rights Reserved.